旧城社区改造能让多少居民受益?
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调查,2000年底前,中国约有22万个旧住宅区,涉及数亿居民。
旧社区改造,将社区面貌——“脏、乱、差”变为“干净、平整、美观”,一个旧社区“蹲坑”;
完善房屋功能——屋面防水、墙体加固、安装电梯、更换管网,旧房“新”;
改造基础设施——修建道路,划定停车位,配置充电桩,老街坊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真正的提高;
改善居住环境——养老、育儿、便利店、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,千家万户笑逐颜开.
环境更舒适,服务更贴心,消费更满意。加大城市旧社区改造力度,不仅符合群众改善生活条件的预期,也有助于挖掘内需空间,大力促进消费。
宁波
老小区的设施不比新楼差,环境更舒适
三年前,住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安丰小区的于雅芳阿姨非常担心。“跑七十!我的膝盖不好。每天带着菜篮子爬4层楼,我都吃不起。以后能怎么办?”
现在,在她所在的安丰街36弄15号楼,新安装的电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“电梯装好了,大家心情都很好。”她说四楼邻居得了脑溢血。出院时,她在四个人的帮助下被抬上楼。现在她每天下楼散步。“以前孩子们总是劝我搬走,现在我哪儿也不想去了。小区设施不比新楼盘差,熟人多,住着很舒服!”
在宁波旧住宅区改造过程中,许多居民享受到了“菜单”和“套餐”服务。
奉化区金平街光明社区广南商城小区,14栋,276户,200多家店铺。以前小区里没有墙,没有物业,楼房外墙斑驳渗水,楼房之间电线凌乱,雨天污水横流,违章建筑比比皆是。
2017年底,广南商城被列为全市旧住宅区改造项目。街道征求了居民意见,列出了装修的“菜单”。一是着力解决拉线、排水不畅、屋面漏墙三大顽疾。然后针对楼道防盗门破损、牛皮癣小广告等问题,为每个单元门安装了具有智能识别功能的门禁系统。
“如果陌生人跟踪居民,门禁系统会实时拍照上传到公安部门。我们的社区很长,有很多老人。这个系统为独居在大楼里的老人做了一个特殊的标记。如果老人两天不出现,就会把警报推给小区。”社区党委书记罗朝芬说。
69岁的吴芬芝阿姨住在顶楼。以前外面下雨,家里接水。雨季来了,全家人都很困扰。这次改造不仅解决了屋顶和墙壁漏水的问题,还在屋顶增加了一层隔热层。
“有些‘菜单’已经改得很到位了;‘菜单’里没有的,顺便加给我。什么感觉?两个字:满意!”她笑着说。
福州
吸引物业管理,拓展社区功能,提供更贴心的服务
晚饭后,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罗兴街郝迪花园小区居民陈桂玲(音译)跟着儿子来到楼下的小广场。是个小地方,但是很受欢迎。孩子追着玩,大人聊天健身……是一个快乐祥和的场景。
晚饭后出去散步是他们最近的新习惯。“要不是小区的装修,物业管理的引入,楼下都没地方去。”陈桂玲说,在过去,没有人负责水管破裂,没有人运送垃圾成堆,t
自实施旧住宅区改造和引入物业管理以来,帝豪花园焕然一新。——路整洁华丽,没有垃圾和污水。“乍一看,真不愧是‘花园’的美誉。”陈桂玲说,小区里家家户户都在求教,家家户户都在筛选公司,列举,对比,宣传.区里也是以奖代补,根据居民和社区的评价给新入驻的物业公司一定的补贴,鼓励他们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。“现在大大小小的杂事,一个电话找物业就能解决,日子也更省心了。”陈桂玲说。
令鼓楼区琴湖社区丰海花园小区居民林惊讶的是,在旧城区社区改造后,小区利用改造后新增的空间,成立了“一老一少一总”服务中心。
“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天都有舞蹈、乒乓球等各种文化体育活动;下午4点以后,儿童成长服务站有小学老师和志愿者帮助孩子做作业;文化普及服务站,有各种书籍画报,还有电脑供大家学习使用。”林李青说,社区里有一种相互帮助和友谊的气氛。
秦湖社区党委书记陈明峰表示,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带动了居民自治的热情。疫情防控期间,秦湖社区100多名居民主动组成25个志愿者分队,协助社区干部进行体温测量和登记。
长沙
公共设施齐全,商业服务多,消费比较满意
现在,每个周末,周斌都要花50分钟开车送他寄宿的女儿回家,这对父女来说都是最幸福的事情。
曾几何时,这趟上学之旅并不轻松。“周末公交换乘不方便,堵车;换电动车,虽然没有堵车,但是也要2个多小时。刮风下雨的时候更麻烦。”周斌说。
周斌是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赤岭路吉尔小区的居民。他很早就有买车的想法,但是他住在一个老旧的小区里,旁边都是违章建筑,更别提汽车了,就是电动车和自行车,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停放。
2017年,吉尔社区被列为长沙旧社区改造项目。不到半年,杂物间、修理店、违章建筑一个个被拆除,留下2000平米的空地,留出100个车位,修建健身中心和社区公益空间。
当公共设施弥补不足时,居民的消费就会受到激励。周斌立即买了一辆车。“我认识的四五个熟人都买过车。”
因为社区环境不好,我过去常常搬走
居民陆续回来了。“这两年,每年都有几十户装修房子,家具、家电都在更新换代,楼底下老停着送货的小车。”社区党委书记詹莉云说。老旧小区改造,不仅释放了居民大件消费的潜力,还通过优化环境吸引了更多商家进驻,让日常消费更带劲儿。
开福区通泰街道西园北里64号,邓琼在自己的烘焙店里忙前忙后。“生意不错,附近居民都在这订糕点。”她去年租下这间六七十平方米的小房子,就是看中了这里便利的设施和熟悉的老长沙味道。
一条560米长的西园北里古巷中,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就有4处。不过,因为年代久远,缺乏维护,一些房子成了危房。2016年起,长沙市逐步将这里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。改造后的老街,显露出尘封已久的历史文化古韵,吸引不少商家前来,餐馆、茶室、摄影工作室……各类生意兴隆。
在小巷居住了近60年的钱维,经营着一间“拓荒书屋”,不少老街旧邻都来读书、喝茶。钱维闲下来时,爱去隔壁的小餐馆坐坐。“两三步路,就能吃上地道湘菜,方便!现在跟家人、朋友没事儿就聚聚。”他说,小区居民不想做饭时,一个电话,楼下的餐馆、蛋糕店,都能送餐上门。“店铺开在家门口,大家能不愿意消费吗?”
(本报记者曲哲涵、邱超奕、顾春、邵玉姿、申智林)
让千家万户居有所安(短评)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,我们就要努力去办,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关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就是一件需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的事。
群众利益无小事。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,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、所急所忧,拉清单、立标杆、定制度、求实效。改造后的小区,设施齐整、功能齐备、服务齐全,让居民生活更便利、心情更舒畅。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,一声声发自肺腑的称赞充分说明,城镇老旧小区是一项民生工程、暖心工程,“改”到了群众的心坎上,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优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,还改善了百姓的消费预期、提升了消费意愿。改造提高了小区的硬件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能力,能促进家具、家电、汽车等消费。改造资金基本上由政府部门和企业“出大头”,居民只需“出一点”就能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,可以省下一大笔钱用于日常生活消费。改造还提升了小区周边地段的商业价值,满足居民就近消费的需要。一句话,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能助力居民消费“挖潜”,助推经济发展。
我们期待,一个个老旧小区展现新貌,让千家万户居有所安,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